close

DSCN0208  

小儲的公司在松山機場旁的一個老社區,兩層樓的老房子。小儲把他打理得很舒適、很有個性。這次去台北,特別把時間挪出來過去拍照。小儲出差去上海人不在,不過倒是安排了人招呼我。

軒是個年輕女孩,上次來時只照過面,拍照時她就在一旁。直到拍得差不多了,我開始與她閒聊。我稱讚這房子裝修得好,她說這都是老眷村房子,這附近是以前的空軍眷村,不過,因為這裡將來也面臨即將拆除的命運,所以未來還是會搬走。

聊著聊著,她提到她也是眷村長大的小孩,可是孩童時期住過的地方都已經拆除,找不到兒時的記憶。她知道我喜歡拍老房子,還跟我說旁邊巷子走到底,有另一處都是平房的眷村,就像她小時候住的房子,我應該會喜歡。

然後我們聊到許多老建築被拆除地問題。我問她的看法,她說,就是要現代化啊!那些老舊的東西,政府覺得有礙市容,所以才會急著把它們拆光。當然,還有就是利益的問題,像現在他們這一區已經說要拆說了好幾年,一直沒動工的原因就是政府跟建商還沒喬好價錢。

這種問題,不光存在這個小社區,也存在這島上的許多地方。在我看來,除了可以想見的龐大利益輸送之外,更可怕的是文化的流失。所有的文化都是由時間累積而來的,其中包括建築、語言、生活習慣。人們聚居產生聚落,自會形成聚落裡特有的文化,當聚落被擊散,文化也隨之流失。就像小時候我們知道的眷村,裡面有各種地方言、習俗、飲食習慣匯集,即使是第二代,仍會保留著老家的傳統。但是當眷村被拆,人口分散之後,再下一代,許多東西就消逝了。

在這種所謂「族群融合」的表象下,其實就是文化的摧毀,沒有文化,人就沒有「根」,即使有,也只是在水泥地上、淺淺的、無法扎深的根。沒有根,對土地就不會產生感情,因為隨時可以遷移,也容易遷移,於是就不關心土地上發生的事情。

我想起了前些日子與一位新認識朋友的談話,他說:如果一個城市不能讓人產生想要散步的欲望,就表示這個城市沒有文化。我們談到了京都,這個文化的古都,歷史遠比我們的老祖先要短很多,但是為什麼能有這樣的成就?因為他們致力於文化財產的保存,並且以保有這些文化財產為榮。的確,京都人是驕傲的,但如果你真正「走過」京都的小巷弄,你就會知道,他們有驕傲的理由。

反觀這片土地,我們有多少人願意緩步地細味每日生活地環境?又有多少文化財產讓我們引以為榮?儘管大量的文創事業蓬勃發展,看似把許多老屋、老東西翻新成為產品,創造商業利益,但那都是經過矯飾鑿刻的贗品,保留了軀殼,卻失去了靈魂。

依然記得小時候,後門就是稻田,夏季裡,沿著水溝,長滿了野薑,再體裡隨便挖,就可以挖到蚯蚓當餌在水溝裡釣魚、釣青蛙,水是清澈的。稻子收割後,整片稻田就是一座大遊樂場,打著赤腳奔跑,烤地瓜。埋在泥土裡的雙腳,是與土地最直接、親密的連結。後來當一座座樓房蓋起來,農地逐漸消失時,我並沒有特別的感受,直到現在。當我仰望遠處,看不到山巒畫出的天際線,只剩方方正正的樓房剪影時,我知道我們已經失去太多。

談話到最後,軒有著相當大的無力感。她懷念那些曾經有過的記憶,卻又拉不住劇烈改變的現況。我告訴她,如果比她年長許多的我都還沒放棄,她沒有放棄的資格的。如果有一分力,就用一分的力量去改變。當這島上有千萬人的力量,為了共同的目標匯集在一起時,改變一定會發生的。軒點點頭,我想她聽懂了。

我深愛這片土地,希望你也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沒有暱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