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11/15 陰雨轉晴
﹡如果我的資訊對你有幫助,請按讚讓我知道喔。
﹡如果聯結有誤或失效,請提醒我,以便更新最新的資訊。
當日行程:
07:17四条河原町搭乘京都市巴士大原線→08:01到達大原站→步行約10分鐘到達三千院→返回大原車站→步行約20分鐘前往寂光院→返回大原車站搭乘10:30往市區公車→在花園橋下車,轉搭5號京都巴士在修學院道下車→步行10分鐘抵達鷺森神社參道→步行約10分鐘到達曼殊院門跡參道→晃過金福寺、詩仙堂、一乘寺中谷,在一乗寺下り松町站搭5號公車到四条高倉前往さか井午餐→烏丸御池站搭東西線地鐵到山科→步行20分鐘到毘沙門堂→返回山科站搭乘地鐵東西線回到市區。
天氣不好,氣象報告已經預告。從四条河原町搭7:17第二班往大原的京都巴士。快到站時看到路邊一片火紅,於是下車後往回走了幾百公尺,在路邊拍下今年的第一張紅葉。(建議:過了大原的前兩站大長瀨町站後,如果看到左前方的路邊有一大片紅葉,那就按鈴在「梅の宮前」站下車,路邊的紅葉還不錯。)
春天時已經來過,所以走回大原站後過馬路,熟門熟路地往參道走。路上沒甚麼人,因為時間才八點出頭,還早。經過三千院時,看到已經有團體入內,腳步沒有停留,我繼續往前走到最底端的宝泉院。這時雨開始落下。
宝泉院小小的參道被楓葉覆蓋著,春季來時就已經留意,秋季的色彩是可預期的。春季時已經進過院裡看過庭園,今日的重點只有參道,所以拍完便回頭。
三千院可能是因為品種或日照的關係,楓葉只有黃色,加上天氣不好,不想花拜観料,所以也直接跳過。因為今天來大原主要是要去上次沒去的寂光院。
在網路上搜尋時看過有人提到三千院旁邊小路往裡走的迎來院,參道的紅葉似乎值得去看看,但是實際走過之後,的確有紅葉,但是景色略嫌雜亂,加上天雨,路又陡,所以沒走到迎來院便折返。
走回巴士站後,穿過巴士站往另一個方向走,沿路都有往寂光院的指標,所以迷路的可能性不大。路上行人稀疏,走著走著,我忍不住大笑。規畫行程時,看到網路上在前往寂光院的路上拍的照片,因為這小平原是在山腳下,平原景緻加上山間的雲霧裊繞,很美。當時就想著,想看到這樣的景致,非得一早不可,否則太陽升上來了,雲霧就散去了。沒想到,竟然遇到了個陰雨天,不但雲霧裊繞,連山頂都看不到了。神明真的有聽到我的願望啊。
從巴士站走到寂光院大約是20分鐘的時間,沿路安靜,雨天的空氣冷冽清新。在接近寂光院的路上,路邊的紅葉已經相當精彩。到了寂光院門口,有些遲疑是不是要進去,天氣不好,實在不大想花錢進去又拍不到什麼照片。
寂光院,是建禮門院最後的安身之所。遊客門通常只會參觀寂光院,忽略在寂光院旁一處長長階梯上的建禮門院陵,那才是真正她最後的安身之處。
於是在寂光院外轉念往右走,我望向那長長的階梯,拍了幾張照,一股莫名的感覺,沿著長長的階梯向上,在頂端,就是陵墓。我要去看望建禮門院。
建禮門院陵就在寂光院的後方,孤寂的陵墓可以俯瞰寂光院。陵墓上方被一大片紅葉覆蓋著。我在日本寺院從不參拜,今天不知道為什麼, 或許是因為這孤寂的墳,或許是因為她無奈又哀傷的生命。當我合十時,不禁閉上眼睛,手竟微微發抖。
離開建禮門院陵走原路回大原車站,在一個拐彎處看到遠處一片紅黃參雜的顏色,來時或許因為角度被高大的樹木擋住了視線,所以來時沒看到。花了三秒決定去看看,於是拐進小路。一座小小的寺院,門上寫著「桂德院」。寺院看來並未有觀光客注意,似乎也沒有對外開放,空無一人。在那被矮籬圍起來的庭園裡,好幾株色彩正盛的楓,雖然可以輕易跨越縫隙進入,但為了尊重,於是只拍下階梯上被雨水浸濕的落葉。
回車站的路上,山頂的原開始想被拔起的棉絮一樣慢慢散去。氣象預報這天的京都將是中日陰霾,但是短短十幾分的路程,到達車站時竟然已經露出些微的陽光。
原本預計要去八瀨的瑠璃光院,早上來程時看到八瀨駅周邊已經布滿紅葉,想必瑠璃光院的狀況應該不錯。瑠璃光院由於建築保護的原因,平時並不開放,僅在春秋兩季分別個開放兩個月的時間供外人觀賞新綠及紅葉,甚至會因為特殊因素取消開放。相對於紅葉,新綠是容易掌握的,因為時間長,約莫在五六月之間,櫻花落盡之後的兩個月裡。而紅葉要考慮的條件很多,早或晚了都掃興,而瑠璃光院的紅葉情報有更特殊,在一般能找到的紅葉情報網站上很少看到它的名字,當然就更難掌握狀況。
瑠璃光院最著名的是「瑠璃の庭」及紅葉地板,這兩項場景光線都佔了很大的影響:足夠的陽光,而且要是上午的光。在公車上我看著天空,光太弱,是不是要花2000円?最後還是沒有在八瀨駅口站下車,留下兩位野口英世。接著立馬決定到一乘寺周邊。一般旅遊部落格都會建議把一乘寺跟貴船鞍馬一帶規劃在同一天,因為與搭乘叡山電鐵是同一條路線,其實京都市巴士的大原線在一乘寺這一段,跟叡山電鐵沿途幾乎是重疊的,但是因為不想走太多路,於是我在花園橋下車,轉搭京都巴士的5號車到修學院道下車。
第一個目標是鷺森神社,步行約十分鐘到達參道。參道兩旁是一般的住家,安靜,偶有看到人掃落葉,遛狗遛小孩。雲慢慢地散去了,露出了些許藍天。
鷺森神社的紅葉重點在參道,神社境內反而沒什麼楓樹。會提醒這點是因為Google Map會引導走另一條與參道平行的馬路,如果照著Google的引導走,可能就會錯過這段重要的參道。
在神社前感謝過老天賜予的陽光後,走過神社正前方一道小橋,走捷徑前往曼殊院門跡。
走了大約10分鐘到了曼殊院門跡參道,參道口的幾株楓樹正頃。
敕使門前的楓葉仍處於紅綠交雜的狀態,略顯稀疏,但是走到門前往又沿著牆的一排紅葉卻是狀況大好,雖未紅透,但是紅黃綠交雜,配上地上的青苔,正好。偶有雲隙透出的陽光。
旁邊還有一座曼殊院天滿宮,可惜光線不好,否則池水映出來的紅葉應該會不錯。
原先計畫裡要去金福寺,但是沒有陽光真的讓我提不起興致,加上這裡的遊客也較多,經過時終究還是沒進去。
從下公車後到鷺森神社、曼殊院門跡,雖是車道但都是上坡路段,接近曼殊院時有一段特別陡。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建議可以騎自行車來這一區,因為這區域裡散布的賞楓點及名勝不少(赤山禪院、修學院離宮、曼殊院門跡、鷺森神社、圓光寺、詩仙堂、金福寺),當然還有著名的一乘寺中谷、惠文社一乘寺店、及一級戰區裡的眾多拉麵店,但其實路並不是平路,有多處可能都要下來推車,而且許多地方是禁止停放任何車輛包括自行車,停放車子也不方便,要有心理準備。如果要騎自行車,最好以赤山禪院為起點,由高點往下坡走會較輕鬆。當初計畫行程時,也有考慮過一乘寺自行車一日遊,但是後來因為考慮到天氣及停車問題,終究還是作罷。
經過一乘寺中谷時,甜點很吸引人,但可惜下午還有行程,沒辦法提著塊蛋糕到處晃,只能嘆無緣。為什麼不在店裡吃?因為肚子已經咕嚕咕嚕叫,我只想吃鹹食,目標則是錦市場的さか井。
回到四條河原町吃完午餐,就剩下午的毘沙門堂。
從錦市場走到烏丸御池站搭東西線地鐵到達山科後,步行約20分鐘後到毘沙門堂,當然,依然是上坡。
毘沙門堂是以敕使門前階梯上的紅葉地毯著稱,在紅葉末期,兩旁楓樹的落下的紅葉鋪滿長長的階梯,是絕景。11月中來訪有紅葉地毯嗎?當然沒有。而且估計要拍到這樣的絕景,必須要一早在還沒有人踩踏上階梯時才能拍到。我是等不到那樣的時機的。
儘管如此,不同層次顏色的楓葉配上下雨後呈現深色的台階,陽光正好透過樹間照射,在潮濕的地面呈現出的反光依然很美。
階梯雖然平緩,但是梯面是微微向下傾斜的,加上鋪在上面的石頭不平整但表面光滑,又下過雨,所以從階梯下來時不敢大意,但聽到後面有人跑跳著下階梯,我心想應該是個年輕人吧。當我下到最後一階時,聽到後面「碰!」一聲,悲劇了,回頭一看,果然是個年輕男子,一屁股正坐在台階上。那一聲巨響我都替他覺得痛,想必尾椎傷的不輕。他看到台階下這麼多觀眾,趕緊爬起來,拍拍屁股若無其事地走了,希望他會到醫院檢查一下。
走回山科站時,因為下坡,走得輕鬆,有些許陽光,但仍伴著幾滴針般的細雨飄下來。正值學校放學時間,車站開始出現人群,高中女生穿著短百褶裙長襪,不得不說,日本學生的制服,尤其是女生,真的好看。
雖然天候不佳,也放棄了瑠璃光院及八瀨駅周邊,但是依然是頗有收穫。